成功领导英特尔转型的传奇CEO格鲁夫认为,缺乏对共同目标的专注,是90%企业平庸的原因。
作为商业史中力挽狂澜的代表,19世纪80年代,格鲁夫在带领英特尔从存储器向处理器转型的过程中,希望找到一个方法,可以同步工作重心,实现“上下同欲”。
虽然具体处境发生了变化,但是在新一轮产业转型面前,格鲁夫的思路仍然向我们提出警示:由于缺乏对目标的专注,90%的企业陷入平庸陷阱。
为什么目标这么重要?
因为组织本身,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而形成的联合体。
德鲁克认为,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。而是相反,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。
为什么目标管理这么重要?
如果每个人基于自己的任务去做事情,组织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。德鲁克强调,目标是管理的核心,管理是围绕目标决策的一种实践。
据说,任正非曾给华为市场部讲过一个故事。
两位青年在抬石头修教堂。智者问他们:“你们在干什么?”
一位青年说在搬石头,另一个青年说在修教堂。50年后,说搬石头的人还在搬石头,说修教堂的人成了哲学家。
任正非说:“我们现在每天都在‘修教堂’,为什么?虽然我们在天天‘抬石头’,但是总目标是为了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
五十年后你们可能就修成了,大家都能成为哲学家、企业家,或很好的管理者和专家。大家想想,在公司里,你的工作总目标是修教堂,而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也在变化吗?”
方向决定路径,目标定义过程。
作为德鲁克的信徒,格鲁夫深信德鲁克在1966年提出的理念。
德鲁克认为:“在历史上,每次发生剧变,社会都会进行一次重整,包括世界观、基本价值观、社会和政治结构、艺术以及关键公共机构。一个新的世界诞生,新世界里出生的人,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祖辈生活的、父辈出生的上个时代的样子。我们正处于这个剧变的时代。”
“在这个飞跃的过程中,成功的管理原则,强调的是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,凝聚共同愿景和意志,建立方向,建立团队合作,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。目标管理是唯一能做到这点的管理原则。”
在行业转型和整个世界经济秩序调整的大背景中,格鲁夫依靠OKR带领英特尔突出重围,从一年亏损50亿美金,到重回行业巅峰。
为什么OKR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那一次历史性的飞跃?
第一,OKR便于凝聚共识,达成高效协作。
OKR最大的功效是,让多个部门和所有个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。
如果没有对齐目标,成员不知道要求他们提供何种努力,同时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中获得什么样的满足。
比如在产品研发中,硬件部门想要降低成本,技术部门追求技术极致,降低成本会遇到巨大阻力。
物联网科技公司G7的创始人翟学魂说:
过去用KPI手段,你告诉技术部,你给我降40%的成本,马上一半的人辞职了。但我们一起确立一个OKR,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,用极致方法降低成本。
这个时候技术部门的同事意识到,我们帮助行业所有的客户,尤其是很辛苦的司机降低成本,是我们巨大的荣耀,这就是我们的使命。
这个时候他完成了降低40%成本的时候,所有团队的人不但没有抗拒,而且特别开心。
这也证明,对于共同目标的接受程度,影响到协作意愿的强弱。
第二,OKR构建透明高效的信息流,构建持续进化的生命力。
没有信息沟通,不同成员对组织目标,就不会有共同认识和普遍接受;没有信息沟通,组织就无法了解成员的协作意愿和强度。
OKR在实施过程中,最大特点是日常反馈、每周回顾,通过透明的项目进度,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。
比如在字节跳动的实践中,基于高频的线上反馈,实现所有人对准同一个目标,2个月校准一次。
字节用了8年时间,发展成10万人的全球化组织,在高速增长背后,组织能力和管理工具是坚实的基石。
绩效管理专家、OKR教练韩贤金这样解释:
①“O”(目标)
OKR就像是攀登珠穆朗玛峰,我们要先想象一下登顶后的成就感,然后再想象一下攀登的难度,最后再思考我们该如何达到峰顶。
其实,“O”(目标)与爬珠穆朗玛峰一样,需要寻找你的痛点和痒点。
痛点可以助你放松,做完你就不再焦虑;痒点可以让你兴奋,做完了感觉很有成就感。痛点和痒点就是“O”。
②“KR”(关键动作)
好的“KR”,一般应该是指过去没做到的、没做好的、没做过的,可以保证挑战性目标实现的内容。
因此,“O”牵引“KR”,“KR”是呈现的手段和结果。
就像开车,“O”是期待的目的地;“KR”就是如何走向终点,即导航路线。
OKR不是KPI、平衡卡或360度环评等绩效考核工具,它是一套目标管理工具,用于目标呈现和管理,而非价值评价和分配,正常不涉及奖惩,在谷歌、字节跳动等企业与绩效考核工具可以并存而行。
在国内外企业的不断实践中,大家发现,在创造和创新型项目,OKR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,还能提高组织能力。
对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组织能力,目前企业提的新词有很多:网络型组织、有机组织、细胞体组织、生态型组织、自组织、生物型组织、赋能型组织,还有共享模式下的泛组织。
但不管是海尔提出倒三角组织,华为提出三维组织,还是红领的源点组织,他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组织能力。
在企业转型过程中,G7创始人翟学魂认为,遇到的最大问题,就是无法力出一孔。
翟学魂回忆:坦白说,在没有花大量时间对其目标时,根本不知道组织里有多少人在空转,在做与战略无关的事。
回顾使用OKR的过程中,翟学魂发现,
如果没有这个工具,纯粹用传统的 KPI,年初把目标、指标放下去,年底看结果,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。
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,用 OKR 管理我们这种非常快速而且是大规模的(业务)变化,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管理工具。
反之,字节跳动在对齐目标的过程中发现,OKR的设置要求所有人都会像一棵树一样被组织在一起,形成一个有序关联的网状结构,确保所有人的目标一致。每个人都知道,自己在企业的OKR中是什么位子。
而对于整个组织的人,在学习如何对齐目标,如何设计自己的路径,如何和其他人沟通路径方面的过程中,就是组织能力升级的过程。
无论是科技公司,还是制造业公司,都感到部门墙带来的内部阻塞。
生鲜快消数字零售平台多点Dmall(物美超市旗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零售平台)发现,大家往往更关注部门内部目标,而忽略了跨部门目标对齐。
以产品经理为例,他的工作范围,不仅在自己的部门内,还需要和设计、研发、人事、资源等多个部门进行合作。
但各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工作规划,在其他部门需要支持时,很难同时配合调整。
OKR 一直强调全体目标一致,公开透明。
多点的业务团队在正式启用OKR之后,联动其他合作部门,召开了一场跨部门OKR对齐会议,在重点目标的确认、时间节点把控、任务输出结果等多方面的问题,最终大家协调一致。
由于效果良好,他们还扩大范围,邀请了产研、多点大学、财务等多个部门,展开了更大范围的第二次对齐会,分别在北京、成都等多个会场同步展开。
围绕重点目标,根据业务、实施、产研、多点大学、财务、人力各自的 OKR 展开讨论和对齐。
解决了目标透明问题,多点的周会效率提升明显,聚焦问题与风险集中讨论,半小时即可完成。
德鲁克认为,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是:“你能为组织做什么贡献”。因此,制定部门的OKR不应该是分解,而是对齐。
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也认为:“如果你开创一家公司,在雇佣员工的时候,你希望雇佣员工的双手还是员工的大脑?其实,发挥员工智慧的方法,是激发他,而不是管控他。”
对个人来讲,OKR不单只是制定的指标,而是展示业务的思考。
制订OKR就是对工作深度思考的过程。
思考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达成目标、资源是否足够、需要哪些同事与自己协同等等。
同时,在个人解决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,也是快速成长的过程。
在整个转型期,所有人都感到,新事物频出,让人看不懂;未来变化莫测,让人心中没底。这是唯一能抓住的,大概只有基于愿景而来的目标。
愿景会打开大家的想象力。比如你的客户是谁,你可以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,以及如何证明?
OKR鼓励员工做出挑战,“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;取法乎中,得乎其下。”
并且OKR很难百分百完成,但正是这个挑战的过程,让每个人都从企业目标和愿景的角度去思考。
当我们不是在针对过往,而是针对愿景做出挑战性目标时,本质上是在创造未来。
面向未来的路,没有地图也没有答案。有的只是让个人成长伴随着组织成长,让创造力在组织的各个角落涌现出来。
谢欣在演讲中也提到过“知识的涌现”。他认为,企业的创意不是被设计出来的,而是自发、自觉产生的。当信息流通透明快捷,工作氛围积极紧张时,各种创意就会从各个角落悄悄出现。
张一鸣也将组织模式比作超级计算机和分布式计算机。他得出的结论是,分布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更强大。
但是,真正要实现知识的涌现,不只是有了理念、设定几个关键词就可以,还需要一个管理的操作系统,将管理思维和管理工具结合起来。
分享到: